HOME> 版本前瞻> 退出春晚25年,陈佩斯和朱时茂的生活已经天差地别,看完莫名心酸

退出春晚25年,陈佩斯和朱时茂的生活已经天差地别,看完莫名心酸

后来两人开启了“捆绑式”的合作。

陈佩斯20次小品表演,其中有19次都是和朱时茂合作。

1989年的《胡椒面》全程无台词,仅靠肢体动作和表情就逗得观众捧腹。

1990年的《主角与配角》用反转剧情探讨人性,至今仍是被反复解读的经典。

还有那句经典的“皇军托我给您带个话”,到现在都被人津津乐道。

1991年的《羊肉串》则聚焦街头骗局,用幽默揭露现实问题。

那些年的春晚,只要报幕员说出“陈佩斯、朱时茂”。

全家都会立刻围到电视机前,这成了无数家庭的默契。

他们的小品从不靠低俗段子博笑,每个笑点背后都是对生活的观察。

是底层小人物对世界的探索和感悟。

陈佩斯曾在直播中回忆,为了写好《羊肉串》,他们专门去街头摆摊体验生活。

连烤串的姿势都练了上百遍。

这种创作态度让他们连续多年斩获春晚一等奖。

领奖时两人互相推让发言的画面,成了春晚后台的名场面。

那时的他们,是央视春晚的“王牌”,是观众心中的“喜剧王”。

但没人想到,这份辉煌的背后,早已埋下了分歧的种子。

版权之争

1999年的一天,陈佩斯在音像店看到自己和朱时茂的小品被制成VCD售卖。

而他们从未收到过任何授权通知和报酬,这成了引爆矛盾的导火索。

陈佩斯当即给央视制片主任打电话,得到的却是“不太了解”的糊弄。

他带着朱时茂找到央视理论,强调《吃面条》《警察与小偷》等8个小品是他们独立创作。

央视只是合作方而非版权所有者。

但央视坚持认为,春晚节目整体版权归电视台所有,个人仅享有署名权。

协商无果后,陈佩斯提出起诉,因为他并不是第一次经历“侵权”问题。

朱时茂虽然有些犹豫,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支持搭档。

这场官司在当时引发了舆论的不小轰动,毕竟告的可是央视啊。

好在最终法庭认定,小品虽是春晚组成部分,但属于独立作品,两人享有完整著作权。

1999年底,法院判决出版社赔偿30万元,陈佩斯和朱时茂胜诉了。

可胜诉的代价远比想象中沉重。

得罪央视的他们惨遭“封杀”。

央视下架了他们所有作品,取消了已安排的商业活动。

还明确表示不再允许他们登上春晚舞台。

封杀的消息传来,陈佩斯却说,版权问题只是表象。

而这件事反应出的真正问题没有了创作自由。

“所以就算让我继续呆下去我也不愿意了。”

而此时的朱时茂看着眼前的局面,内心已然有了不同的盘算。

这场维权之战,不仅让他们离开了春晚舞台,更悄悄改写了两人未来的人生轨迹。

人生殊途

25年后再看,陈佩斯和朱时茂的生活,活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模样。

陈佩斯尽管离开了戏剧舞台,但一天都没有放弃喜剧,仍潜心钻研艺术。

尽管封杀后,他的生活已经跌落至谷底,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艰难时光。

生活拮据,他连女儿的学费都凑不齐。

为了排话剧《戏台》,甚至抵押了北京的房产。

话剧市场冷清,《戏台》排片率不足百分之五。

有人劝他,追求梦想之前也要先填饱肚子,“接点广告吧”。

但他拒绝任何商业植入,坚持用纯粹的内容打动观众。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部投入1亿的作品竟真的实现口碑逆袭,评分高达9.6。

观众带着铺盖卷排队买票,有人看完含泪说“这才是真正的艺术”。

如今的他,依然住在怀柔的小院里,偶尔种种菜。

大部分时间还用来打磨新的话剧剧本。

接受采访时只说“好作品不用流量加持”。

与之相比,朱时茂则走上了截然不同的路。

他没有执着于舞台创作,而是顺应了时代的变化。

2025年东方卫视《老友季》里,他炖的知青配方红烧肉冲上抖音热榜,播放量破两亿。

陈佩斯边吃边抹泪的画面看哭无数人。

71岁的他还发行了单曲《人生如戏》,把京剧嘎调融进流行音乐,意外收获00后好评。

更让人意外的是,他出任“银发短剧扶持计划”导师。

教老年演员把《羊肉串》改编成竖屏短剧,单集点赞量超百万。

他的儿子朱青阳开了影视公司,父子俩一起把春晚IP做成商业化项目,活得风生水起。

一个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艺术,一个顺应时代完成转型。

偶尔同框时,两人的反差格外明显。

陈佩斯衣着朴素,眼角的皱纹里藏着岁月的沧桑。

朱时茂打扮精致,举手投足间透着从容。

但当聊起当年的小品,他们眼中的光芒又会变得一样明亮。

退出春晚25年,他们的生活天差地别,但不变的是观众对他们的怀念。

那些年的春晚因为有他们而更热闹,那些年的欢笑因为纯粹而更珍贵。

结语

有人说看陈佩斯的现状会心酸,心酸他为了艺术放弃了世俗的繁华。

也有人说朱时茂的选择太“世故”,少了艺术家的骨气。

但这两种人生,本就没有对错之分,他们就像《主角与配角》里的两个角色。

一个执着于“正角”的尊严,一个懂得“配角”的灵活,最终都活成了自己选择的模样。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